【遊戲基地記者╱zideaddin 報導】
問起在台帶起 facebook(臉書、非死不可)之風潮的最大功臣是誰,無庸置疑的是《開心農場》這款遊戲。絕對不是因為某女藝人經媒體炒作想被某男藝人“戳”之暗示(註:facebook 的好友上線通知功能),更不是莫名其妙一夕走紅全無原因。
已早有先例 但不被看好
《開心農場》是款以 flash 製作而成的小遊戲,過去遊戲產業稱這種類型為「Web Game」(網頁遊戲)。在最早的始祖《Travian》至 facebook 上方小遊戲爆紅的現在,網頁遊戲曾經是被遊戲界十分看好的一塊新類型。只不過,這股熱潮約是維持不到一年,網頁遊戲未能全面取代現有的 MMO 遊戲市場,這波 2007 年尾至 2009 年中的熱潮,最後逐漸不被看好;然而在《開心農場》的出現之後,facebook 與之一同影響了整個網路生態,媒體爭相報導這股熱潮所產生的現象,更為 Web Game 此類型打響了知名度。
(圖╱遊戲基地)
與人們連結是重要關鍵
Web Game 並非只要做出類似《開心農場》這樣水準就能成功。它與 facebook 的緊密結合,帶出了最重要的關鍵「關係,人們的連結方式」;《開心農場》的設計機制十分淺顯易懂,你只要會種農作物,就能快速上手。這樣的特性一直是 Web Game 設計的必備重點─「簡單」。
facebook 與之連結的關鍵在於,你可以即時的知道自己的朋友在做什麼、想什麼以及發生了什麼事。所以當你的朋友在你的農田中搞破壞時,你會透過 facebook 的即時動態通知獲取到消息,你可以選擇讓他們偷個精光,或者是反偷回來,看誰才是偷菜王!
負面的教導?
不過這種設計概念與台灣早期的農業社會所產生的觀念有所衝突。過去的農業社會教導我們,別人辛苦種植的農作物不能偷,父母口中說著以前年少輕狂到處偷摘別人水果是件多麼有趣的事,如今都已成為了一款小遊戲的設計特色。
你在現實中的農場偷菜可能會被農地的主人報警抓走,因為這屬於「偷竊」犯法的行為。我們偶爾行經人家觀光果園時,看著別人豐碩的作物時,總是有一種“若是偷偷拿一顆,應該不會怎樣” 的感覺。這種心態的確使得這遊戲備受爭議,甚至是有警察機關下令警員不得在上班時遊玩這種「偷菜」的遊戲,因為會有損警察形象。
“只是個遊戲,何必這麼認真?”
真正的玩家會如此的思考著,而許多爭議這種遊戲教壞玩家、鼓勵玩家學習犯罪的民眾,被其他玩家譏諷觀念守舊、黑白不分,因為真正的玩家不會因為這樣現實與遊戲不分,就如同喜歡《CS》的玩家不會真的去買把槍上街頭爆頭殺人,而偷菜的樂趣就是在於讓朋友氣得牙癢癢,看他會怎樣來面對已準備惡犬的你,又因為怕被狗咬扣金幣及經驗值,這種讓對方無法報仇的感覺,箇中滋味實難言喻。
玩法特色解析
不過《開心農場》並非只有種菜、偷菜這種玩法。你需要對你的農作物進行灌溉、施肥、除草、除蟲,更需要飼養雞、牛、豬等動物來增加農場的產值,進而獲取更多的金錢、經驗值來擴展你的農地。你也可以到好朋友的農地巡視,發現農作物土地乾涸時幫忙澆水、雜草叢生時代為除草、蟲害肆虐時隨手噴上幾劑農藥。你也可以火上加油,幫他的農作物再多放幾條蟲、種幾株雜草,這些要做不做都全看你,至於會不會得到報應呢?相信你很快就會看到。
(圖╱遊戲基地)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